
各类健身的直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中教练舞动跳跃就像节拍器一样让屏幕前的你感受到强烈的律动。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大脑是如何读取人类肢体运动中的节律信息并编码其中的生物特性的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团队研究人员借助脑电技术探索了人脑如何基于肢体运动中的节律特征实现对生物运动的特异性动态神经编码。实验记录了受试者在观看行走或开合跳运动时的脑活动。这些刺激都包含了层级性的节律结构,表现为相对基础和相对高阶的运动周期。以行走为例,行走的每一步构成了基础的脚步周期,而左右脚的交替运动则形成了高阶的步态周期,后者提供了前者所不具有的关于左右两侧肢体运动相位关系的信息。
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大脑皮层中的神经振荡通过同步化活动追踪了生物运动刺激中不同层级的节律结构特征,表现为相关频率上神经振荡能量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对高阶周期结构的追踪表现出了生物运动加工的特异性,即对正立生物运动刺激的追踪强度显著大于对倒立刺激的追踪强度,而倒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物运动特有的动力学特征。上述结果在不同的运动类型和任务要求下都稳定出现。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生物特异性的皮层追踪与个体对生物运动的知觉敏感性显著相关,且该现象主要集中在参与生物运动特异性加工的右侧颞叶电极。
据科研人员介绍,节律结构的提取依赖于对运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该研究进一步利用计算建模方法评估了两种潜在的时空信息累积编码机制对上述生物运动特异性皮层追踪过程的贡献。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大脑对整合信号的追踪,而非对加和信号(来自不同关节运动的线性叠加)的追踪,驱动了生物运动特异性的神经编码。
那么,这项研究的意义何在?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该研究揭示了基于人类运动中节律性动力学特征的皮层追踪现象及其时空编码机制,该机制为生物运动信息的时空整合和分割提供了时间框架,并有助于大脑对生物运动关键动态信息的提取和知觉。此外,该研究发现的层级性皮层追踪效应与语言和音乐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回答人类认知神经系统如何加工这些复杂而有意义的动态信息提供了启示。科研人员最终给出的结论是,人类能产生并接收有节律的动作和声音。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大脑可能利用节律性的神经活动编码提取刺激节律结构中的统计规律和关键特征,构建相应的动态知觉表征,从而为个体有效理解他人行为并进行互动奠定了基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券商再融资步入注册制新跑道,中原证券、国联证券合计140亿定增获上交所受理2023-03-09 16:55:00
- 赛诺菲旗下消费者健康药业宣布完成对凯辉基金旗下消费共创基金战略投资2023-03-09 16:32:00
- 室温超导概念高开低走,游资热炒背后科学届态度谨慎2023-03-09 16:03:00
- 华硕ROG6游戏手机《暗黑破坏神:不朽》典藏限量版限时降价1000元:售2023-03-09 15:41:00
- 海底捞供应商鲜美来冲刺IPO,依赖鱼虾大单品有这两大风险2023-03-09 15:19:00
- 农发行赫山区支行:爱在春天拥抱美好2023-03-09 11:40:00
- 飞利浦34M2C8600显示器上架:34英寸OLED带鱼屏,首发79992023-03-09 10:49:00
- 农发行沅江市支行:魅力巾帼、花样芳华2023-03-09 1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