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自燃,对吗?
不完全对,车身安全同样重要,或者说,更重要。
买电动汽车要特别关注续航,对吗?
不完全对,最该关注的其实是电耗。
智能化的标志是能OTA升级吗?
不完全对,现在应该看是不是域控制。
一块电池成汽车新原点
一辆燃油车,设计的起点是发动机。
一百多年前,先有了内燃发动机,后有了汽车。燃油车的车身结构,是围绕动力总成来设计的,先确定动力总成的位置和布局,再考虑其它部分怎么安排,于是就有了发动机纵置、横置的区别,也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前置后驱、前置前驱、中置后驱之类。
这个古老的设计套路一直沿用到现在,你看大众最新的模块化平台,分成发动机横置的MQB、纵置的MLB,设计的核心都是动力总成怎么摆布。
燃油车的设计以动力总成布置为核心
受思维惯性影响,不少电动车的结构布局参考了燃油车,有油改电痕迹。但电机毕竟不是发动机,电池也不能简单去跟油箱类比,电动汽车和燃油车虽然样子看上去差不多,终究不是一个物种。经过十几年的进化演变,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思路已经与燃油车分道扬镳,说是脱胎换骨也不过分,最大的变化就是mdash;mdash;
汽车设计的起点,由发动机转移到动力电池上。
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复杂度很高,而且电池体积和重量大、价格昂贵,还有非常高的安全要求,一辆纯正的电动汽车,首先应该考虑把电池放到什么位置最合理。而作用相当于燃油车发动机的电机,天生效率高而体积小,又不需要搭配复杂的变速机构,布置起来难度小,反而退居次席。
以电池为原点的设计思路,改变的不仅仅是车身结构、造型,甚至影响了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思路和效率。从比亚迪最新的纯电动汽车平台mdash;mdash;e平台3.0上,我们可以一窥目前最先进的电动汽车设计架构是个什么模样。
车身有何特别之处?
既然设计的起点是电池,那电池放在什么位置最合理?
业内公认的最佳位置,是平铺在前后轴之间的车身地板上。这样做好处很多:占用空间小,整车重心低,电池还处于底盘上的中心位置,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平铺在前后轴之间的车身地板上
仅仅是放在这个位置就好了吗?比亚迪e平台3.0至少透露出两个重要的车身设计改进,均与电池有关。
第一个是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融合。按以往的设计思路,电池包和车身地板框架是分离的,e平台3.0把二者设计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强强联合,车身扭转刚度提升了一倍。这不光提升了整车碰撞安全性,还能抑制车身地板的振动,提升驾乘舒适性。
e平台3.0的电池包与车身融为一体
为什么比亚迪e平台3.0会有这种独特的思路?也许是因为比亚迪自己研发制造动力电池,比起外购电池的汽车公司,会更自然地产生把电池和车身做一体化设计的联想,并有能力去实现吧。
第二个是电动汽车专属传力路径。电动汽车的内部构造跟燃油车大有不同,仅拿车身地板来说,少了燃油车上的排气管、传动轴、油箱等,但多了一块电池,在碰撞安全方面无疑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e平台3.0的车身受力框架是专门针对电动汽车设计的,车身的吸能空间、碰撞时的能量传递路径均与燃油车有所区别。
e平台3.0的车身重新设计了碰撞传力路径
大家普遍担心电池自燃,实际上,碰撞发生的风险要远高于自燃。在遭遇碰撞时,车身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乘员和电池的安全,电动汽车确有必要另起炉灶,设计专属车身。
当然,防止自燃关键还是看电池。比亚迪在稳定性相对较好的磷酸铁锂电池基础上,研发出结构独特的刀片电池,即使被金属物体刺穿也不会起火爆燃,这种高安全性电池才能真正去除电动汽车的心腹之患。
电耗低才是真功夫
买电动汽车时,关注续航里程很有必要,但真正体现技术水准的是另一个指标:电耗。
多加电池,或降低电耗都能增加续航,但明显加电池容易而降电耗难。
降电耗的一个思路是降车重,用铝合金甚至是碳纤维材料制造车身,可以减轻车身重量,让车子更省电。不过这个路子太烧钱,也会显著增加后期维修成本。
降电耗还得从那块电池开始考虑。驱动电动车的能量,就是充到电池包里的电能,高压的直流电从电池包出发,先由配电箱进行分配,一路在降低电压后,供车上的仪表、中控、灯光、音响等低压设备使用;另一路送到电机控制模块,经过变流、变频去驱动电机,电机再带动车轮让车子跑起来。
从比亚迪e平台3.0上,可以看到电动汽车目前最先进的一些省电策略。
一个是零部件高度集成,在e平台3.0上,电动力总成做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8合1。
电机、电控和减速器3合1目前是主流,而e平台3.0的动力总成居然一步迈过好几个台阶,把车载充电器、配电箱、直流变换器、电池管理器等全融合进来,做成8合1。原先分布在车身各处的零部件,现在变成了一个模块。
8合1动力总成显示了电动汽车的高度集成潜力
8合1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体积小便于灵活布置、重量轻有助于整车轻量化,对于降电耗更是大有裨益。形象一点说,原先分布散在各处的多个零部件要靠线束连接起来,电流要跑长长的路;现在合成一体,电流走了捷径,电能传输损耗也就减少了。
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本来就比燃油车少很多,8合1式的集成更是让燃油车望尘莫及,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将来电动车内部会不会变得空空荡荡?
e平台3.0另一个省电策略是使用高效功率半导体。
这个名词比较生僻,业内常说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有双芯,一个是电池的电芯,一个就是功率半导体芯片。简单说,电动汽车上电流的变压、变流、变频都要靠这种芯片去控制,芯片效率高,电流通过时的损耗就小。比亚迪e平台3.0中使用了自主研发的SiC功率半导体芯片,据称电能损耗可以减少70%。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SiC芯片是目前电动汽车上最先进的功率半导体
e平台3.0中还出现另一个新名词:热泵。
到了冬天,电动汽车车厢里取暖要耗电,电池保温也要耗电,续航能力会明显下降。引入热泵,就是专门对付低温续航衰减。所谓热泵,其实是一个系统,e平台3.0的一大特点是通过热泵把电池、乘员舱、驱动总成、热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整车热量综合利用。数据显示,e平台3.0的热泵系统能在零下30度到零上60度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低温续航最高能提升20%。
热泵系统能综合利用整车热量,提升低温续航能力
无域不谈智能
电池平铺在地板上,整车重心低,电动汽车生来就有一幅好底盘;电机完全是线控,动力收放自如,天生适合智能化自动控制。
汽车的智能化不是一天搞成的,早期有个能联网声控的大屏就号称智能,近来OTA升级成了智能化标签,最新的智能化标志是什么?
答案是:域控制器。
芯片荒导致汽车减产、涨价,让大家知道了芯片对于汽车的重要性。汽车上的很多功能都要靠ECU来控制,从发动机、变速箱到灯光、音响、车窗、天窗、气囊、无钥匙进入、胎压监测hellip;hellip;一个ECU控制一个功能,每增加一个功能,就要增加一个ECU,现在汽车上少则有几十个ECU、多则上百个。
芯片荒让人们知道了汽车上需要大量芯片
这些ECU各干各的,彼此不相往来,这就是所谓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汽车要想智能化,就要把这些游兵散勇集合起来,统一指挥。比如,仪表、灯光、音响、车窗等等功能集中到一起,算一个车身域,一个域里不用那么多ECU,都归一个域控制器管,这就是所谓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
比亚迪e平台3.0的整车功能就集中成智能驾驶及座舱、智能动力和智能车控几个域,再由自研的BYD OS操作系统控制。域控制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软硬件解耦,软件管指挥,硬件管执行,各个功能都能实现软件升级,这就是所谓软件定义汽车。
比亚迪e平台3.0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示意
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汽车的功能可以持续更新,据悉,在e平台3.0上开发的车型,车用功能的迭代速度已经可以缩短到两周,这就是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常用常新。
按行业路线图,在实现域控制以后,将来各个域还会进一步融合,最终会由一个中央计算平台控制整车功能,就跟电脑只有一个CPU一样,这是后话。
在燃油车的土壤中,可以生长出油改电的纯电动汽车;而以电池为原点,则可以培育出更纯粹的电动汽车。
从比亚迪e平台3.0上,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电动汽车会是什么样子:它有电动汽车专属的车身结构,有独特的能量管理方式,自带智能化基因。以电池位置为起点的车身布局和浓缩的零部件,给造型设计师们释放了空前的自由度,汽车造型美学也将迎来一次突变,纯粹的电动汽车从内到外,更像是一个汽车新物种了。
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管等大型零部件的羁绊,电动汽车的造型会更加自由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券商再融资步入注册制新跑道,中原证券、国联证券合计140亿定增获上交所受理2023-03-09 16:55:00
- 赛诺菲旗下消费者健康药业宣布完成对凯辉基金旗下消费共创基金战略投资2023-03-09 16:32:00
- 室温超导概念高开低走,游资热炒背后科学届态度谨慎2023-03-09 16:03:00
- 华硕ROG6游戏手机《暗黑破坏神:不朽》典藏限量版限时降价1000元:售2023-03-09 15:41:00
- 海底捞供应商鲜美来冲刺IPO,依赖鱼虾大单品有这两大风险2023-03-09 15:19:00
- 农发行赫山区支行:爱在春天拥抱美好2023-03-09 11:40:00
- 飞利浦34M2C8600显示器上架:34英寸OLED带鱼屏,首发79992023-03-09 10:49:00
- 农发行沅江市支行:魅力巾帼、花样芳华2023-03-09 10:40:00